查看原文
其他

"让有意义的事有意思" | 2017BottleDream"不浪费好好爱"创变者大会

Shuman 抒曼Shuman
2024-08-24


去年3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做了一个食物浪费的专题。


那期封面是白色背景下各种奇形怪状的蔬菜——有两条腿的胡萝卜,弯成圆弧的青椒,长成心形的土豆,葫芦状的奇异果……


在这些丑蔬菜之间,黑色的标题分外显眼,它仿佛是蔬菜们的呐喊——


“Eat me!”(“吃我!”)



《国家地理》的作者们从各个角度介绍了现在的食物浪费问题。


蔬果的丑——没有长成标准的对称的美丽的外形——是一个原因(被称为cosmetic reasons);消费者们都喜欢挑外形光鲜的蔬果,“歪瓜裂枣”入不了法眼,大型零售商投其所好把外形不完美的蔬果拒之门外。


那期杂志有一个图表,告诉读者食物从生产物流到消费的每个环节浪费了多少。每部分的数据记不清了,但总的浪费量我记得——是惊人的40%!意思是美国土地生产的所有食物只有60%被消费者吃掉了,40%都浪费了。


从那期杂志让我开始关注剩食问题,也因此BottleDream的“不浪费好好爱”活动让我一见倾心。


这是活动的宣传文案:


从前,一碗饭总是要吃到底,

一粒米,藏着整个大地的清香,粒粒皆辛苦。

现在,地球一年要白白倒掉13亿吨食物。

从前,大家专心谈话,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我们总是不够时间,不够关心,不够陪伴。

 

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一个习惯浪费的时空。

浪费食物,浪费用度,浪费时光,浪费关系,浪费爱……

……

可明明,

越浪费,越漂浮;越珍惜,越快乐;

越浪费,越孤独;越珍惜,越满足。

 

从大地到厨房,从厨房到餐桌的食物,每一环节都可妙手回春,

这地球上的垃圾,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连汽车尾气,都可变成美妙的墨水;

在浪费和不浪费之间,存在着一万种有意义又有意思的选择。

……


参加完活动我发现BD的关注点不仅是剩“食”,而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下面的文章就是Shuman在活动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


会场是这样的。



每个条幅上都有BD曾经报道过的创变者(change maker)故事,扫二维码就可以读到。


现场穿插着各种交互展台。比如下面是去年刷爆朋友圈的“可以喝的书”(the drinkable book),这有点像牛皮纸的纸其实是黑科技,里面含有的银离子可以有效地净化和过滤水。这样简便的滤水工具对于没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村地区来说解决了大问题。



活动开场之后就是嘉宾演讲。


全天听下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演讲有六个。


1.    美国匹兹堡Dawn Weleski的冲突厨房(Conflict Kitchen)

2.    Nikhil Kaushik团队的空气墨水

3.    何瑞怡的Bits×Bites

4.    印度Ashwath Hegde的可以吃的塑料

5.    香港张玮晋的设计理念

6.    《舌尖上的中国》陈晓卿对中国民间烹饪中节俭的论(吹)述(水)



1.    Conflict Kitchen


冲突厨房的概念其实非常简单——开小食摊/餐厅售卖与美国有冲突的国家的食物,借此消弭文化冲突和误解。


图片来自bookatable.co.uk


Dawn和团队开了伊朗菜馆,古巴菜馆,委内瑞拉菜馆,巴勒斯坦菜馆……在购买品尝各国饮食过程中,匹兹堡市民与店员交流,还能拿到冲突厨房制作精美的各国文化知识小资料。



图片来自Conflict Kitchen


(Dawn手里展示的就是他们印发的各国文化知识小资料,图片来自BottleDream)


冲突厨房还设计了一个特别的文化交流项目——邀请匹兹堡市民与一位伊朗/古巴/委内瑞拉人通过“替身”交谈。一个对话让我印象深刻;一位女士对着“替身”说:“我觉得伊斯兰教很可怕”,世界另一头的伊朗人通过“替身”说“觉得可怕也许是因为不了解……”他们随后进入了非常深入的交谈,女士最后敞开心扉分享了自己作为犹太人曾经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替身”就是带耳机的人,ta负责传递问题和答案)


我很受启发,一个看起来如此简单的概念落地之后也能促进文化交流减少偏见。也许社会创新真的没什么难。

 

2.    空气墨水


印度的空气污染问题跟国内北方城市差不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Nikhil和朋友想出一个解决办法——在汽车排放尾气处安装一个净化装置,这个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妙点子来了——他们把过滤出来的黑乎乎的污染物当作原材料生产墨水!


图片来自techcult.ru


Nikhil团队已经以空气污染物质为原料研发出马克笔墨水,普通墨水等等一系列产品。他们邀请艺术家用空气墨水创作,在每幅作品的右下角都是大大的一行字“这幅画是用空气污染画的”(Painted with Air Pollution)


图片来自welove.com.br


Nikhil在演讲时还说了一个小细节,他和团队成员没有一个人是学化学的,他们踏上空气墨水的研发之路完全是出于对空气污染问题的担忧。他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不需要太担心自己的学科训练,只要足够想解决一个问题,立刻开始去尝试去做,跨界才最有意思呢!


(空气墨水的点子我觉得很妙,但心中有一个疑问,空气污染物质中应该含有不少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要经过什么处理工序才能保证墨水安全呢?)

 

3.    BitsXBites


BitsXBites的名字就特别朗朗上口,bits是比特,代表互联网,bites是一口食物的口,代表食物。


BitsXBites是一个创新食物企业的孵化器。Matilda举了两个合作企业的例子,一个是用蟋蟀粉做意大利面的Cricket Pasta(理由是昆虫蛋白更环保,生产单位热量需要的饲料少), 一个是专注于室内蔬菜种植的Alesca Life。


图片来自thailandunique.com


BitsXBites的模式跟我在纽约Change Food Festival遇到的The Good Food Institute(好奇可以点开来看这篇)和之后采访的PlantBased Solutions(戳这篇)很像。都是通过商业方式推动有理念的食品企业成长,进而促成食物领域的变革。


当时跟这两个机构的创始人聊的时候就想如果国内也有类似企业就好了!昨天知道真的有,我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

 

4.    Envigreen


这个是我去大会之前最期待的,因为前段时间一篇印度小哥发明可吃塑料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当时我就觉得好厉害,没想到BD竟然把他请了过来!


Ashwath想要解决的是一个关键问题——塑料制品污染了土壤海洋,造成动物死亡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杀手。他的解决方法是发明可降解的塑料。其实可降解的塑料前人也发明过,比如玉米淀粉为原料的塑料。


但是他的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极易溶解在环境中。“极易”两个字可不是说着玩儿的,Ashwath得意又得瑟地演示了envigreen塑料在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完全溶解在热水中。更好玩儿的是,由植物淀粉所做的塑料100%可食用,Ashwath演讲时喝了一口“塑料溶液”作证。


(Ashwath正在撕塑料。图片来自BottleDream)


演讲结束后我跑过去问他能不能给我一个塑料袋,我作为一个chef很想知道塑料袋是啥味儿,他大笑,说“没啥特别的,就是淀粉味儿!”我还是好奇,他说未来会进军中国市场,到时候我就可以买塑料吃了(这句话怎么听起来有点奇怪?)。



希望Envigreen公司快点成长,如果有读者想引进他的产品可以直接通过他的网站联系,Shuman等着吃塑料呢!


5.    张玮晋的设计理念


玮晋是一个产品设计师,在一次逛音响店过程中,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作为设计师实际上是在助长无聊的消费主义——电子产品性能并没有多大的改进,但是外观上的变动迷惑了消费者,让他们不断想买新产品(某果似乎有点中枪)。


他不愿意做这样的设计师。他把目光放在被遗弃和忽视的材料,比如废旧纸板/塑料/油壶/电子元件……他设计了一个标志性产品是塑料油壶做的音响,能扭动的壶盖是调节音响音量的按钮,油壶的瓶身就是音响机身。


我不是音乐音响发烧友听不出音响音色的细微差别,但我觉得油壶音响超棒外形超酷!


不过玮晋最给人启发的不是这个产品,而是通过设计变废为宝的理念和实践。


 图片来自rightnetwork.com.hk

6.    陈晓卿


这是我第一次见陈老师,听了他的演讲我明白《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会取得那样的成功了——陈老师对美食和烹饪有最纯粹炽热的爱(他讲食物的时候台下小伙伴都忍不住微笑)。


陈老师的核心论点是,中国传统的家庭烹饪都善于使用剩余的食材,杂烩/火锅/乱炖/炒饭/腌渍都是体现方式。


陈老师给我印象深刻的是PPT最后一页的一句话: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

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仔细想想,人生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浪费资源,有什么必要贪婪地追求财富呢?



周六活动的亮点还有520人的剩食午餐。


我的好朋友宇宙第一素食博主小白设计的纯素食谱,简单的沙拉包含全谷物(玉米),蛋白质(鹰嘴豆),油脂(坚果)和蔬菜(混合蔬菜)。除了沙拉,还有好喝的水果薄荷茶和奇亚子芒果布丁。



餐本身营养丰富,加上520人一起吃饭的气场,构成了让人难忘的用餐体验。


图片来自BottleDream


篇幅所限我无法把所有的收获写下来。


回忆周六的活动,最突出的感受是年轻人(说得好像我很老一样,非也非也!)很有创意很有闯劲,并且有一颗想为社会做点什么的心。


BottleDream的标语很好地概括了这种心态:


“让有意义的事有意思”


我要把它默念一百遍,

直至深入血液和骨髓。


让我们一起加油,

成为各个领域的创变者(changemaker)!

🤗




Shuman是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人类学哲学硕士,刚刚从纽约厨师学校毕业的米其林素食chef,现在回国开展素食传播推广事业,欢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联系我(shumanliu@outlook.com)一起搞事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抒曼Shuma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